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在社会课堂中上好“大思政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担使命、展现作为,在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的积极联络下,“戏‘聚’江安·艺脉相承”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9人,在团委副书记王伯正的带领下,前往四川省江安县开展话剧展演、戏剧公开课、红色研学、座谈交流等社会实践活动。
80年前,烽火中的江安曾托起国立剧专的文艺薪火;80年后,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学子带着青春热忱,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探寻江安文脉 追忆红色初心
今年正值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建院75周年,实践团师生来到四川省江安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学习当年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老一辈革命家、戏剧家、教育家文化抗战、文艺报国的事迹和精神。展厅内,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静静讲述着那个烽火年代戏剧家们的艺术理想,见证了一代戏剧先辈以艺术守护信仰的坚韧力量。
本次研学交流不只是一次活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革命精神的回望。
丰碑铭刻信仰 英魂照亮征程
松柏环绕,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的名字仿佛在低声诉说那段烽火岁月。同学们驻足凝视,聆听革命故事,在心中默默致敬。这不仅是一次纪念活动,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信仰的意义直抵人心。
探寻民俗之美 传承文化之魂
在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实践团师生开始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访。
这里的物件,不仅记录了生活的轨迹,更凝结着江安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细细品读,体会那份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文化。
舞台点亮街巷 戏剧温暖人心
在西街戏剧广场与江安镇同义村百姓大舞台上,中戏学生原创话剧《日出前》上演,这部入围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第三届5·23青年戏剧节的短剧,讲述了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背景下,从国统区来到江安国立剧专的知识分子陈绍笙与女儿陈曼梨之间的价值冲突:文艺为谁服务?
思想汇聚江安 文脉薪火相传
8月18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师生“重回江安·赓续文脉”研学及人才交流活动戏剧艺术交流会在江安县文广旅游局多功能厅召开。江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笑,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馆长张毅,江安县文化、教育工作者代表与中戏师生齐聚一堂。
我院戏剧教育系2024级研究生宋欣欣通过戏剧教育理论知识分享和以“一画一接:角色秀工厂”“人生彩排会”两个主题组成的戏剧教育工作坊,带大家了解戏剧教育,向内探索自我,向外连接世界。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江安文脉的历史根脉与精神内核”“现状传承与现实挑战”“‘重回者’的情感联结与行动倡议”三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座谈会上,张笑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中戏师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关心江安当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中戏师生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回江安,推广江安。
王伯正在交流中谈到,江安是中国戏剧的摇篮,承载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社会实践令人感触很深,学院师生学习了老一辈戏剧家、革命家展现出的浓厚家国情怀,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的精神,通过对历史、校史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我国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地的文艺工作者也对中戏师生来访江安进行艺术交流研讨表达了期望。
戏剧管理系2024级剧院管理班 张语嘉
此次江安行,我们在江安县各位老师们带领下,围绕“重回江安,赓续文脉”的主题,在国立剧专读校史,在百姓舞台演故事。我们赓续的是戏剧的文脉,更是戏剧人的意志,在江安生根的这份热爱,会由我们带去更多地方、带到更多人的心里去。
戏剧文学系2023级戏剧创作班 姚顺
江安县的各位戏剧同仁让我受益匪浅。在竹都艺术团的演出中,我真正看到了什么是走进人民群众心里的戏,也为我的创作开阔了眼界,更让我思考,艺术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扎根现实的土壤中。
戏剧文学系2022级电视剧创作班 修航
在同义村的百姓大舞台演出,舞台虽不华丽,但观众却是那样的真诚。老人搬着小板凳,孩子们席地而坐,眼睛里闪着光。他们的掌声和笑声,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戏剧为什么一定要走进生活,走进人心。
舞台美术系2023级硕士研究生 刘梓桐
十分感谢江安的老师们对我们的照顾和指导,让我们长了许多见识,能够在人文地标里感受历史文脉,在自然风光中体会山河灵秀。虽然时间相对比较短暂,但我们收获颇丰,而厚重的文化和土壤,或许需要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积淀。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到江安,继续了解这里的故事。特别感谢学院给了我这次机会,带我体验了一段难忘的旅途。
这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召唤。从夕佳山到西街,从陈列馆到乡村舞台,短短两天,艺术与土地彼此滋养,戏剧在江安的河流与山谷中再次生长。
80年前,前辈们在战火中坚守“以戏报国”的信念;80年后,中戏学子用青春回应:让戏剧根植人民、服务时代。重回江安,不只是脚步的回响,更是信念的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