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艺术报 | 构建“中国演剧体系” 参与全球戏剧对话
时间:2025-06-16


“为世界戏剧贡献新动力,在数字文明时代的精神家园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留一段东方神韵。”6月8日至10日,“中国演剧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举办,在研讨会开幕仪式上,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院长郝戎如是说。构建“中国演剧体系”是一条立足中华文化、汲取世界各戏剧流派之精华,自觉实践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道路。研讨会现场,来自戏剧教育、创作、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何为中国演剧体系”“如何构建具有民族特点与时代精神的戏剧体系”等话题展开讨论。这场学术对话,既是对中国戏剧过往所做探索的理论回望,更是面向未来,在世界戏剧花园中,如何培植“中国演剧体系”的思考。

从哲学根系中寻找中国戏剧的美学思想

“戏剧和哲学都是人类追问人生意义的路径。不同的是,戏剧诉诸感情与形象,哲学诉诸理性和逻辑。一个民族的戏剧,必定构建在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上,植根于民族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之中。”郝戎以老庄哲学为切入点,探讨老庄哲学与新时代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关系。他指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演员与角色的“二元对立”,而在“庄周梦蝶”的哲学意象中,揭示了戏剧与现实“一体两面”的莫比乌斯环关系——生活是戏剧的现实根基,戏剧是生活的诗意镜像。生活和戏剧的核心共同指向戏剧艺术的对象——人,这种“物我合一”的哲学思辨,为“中国演剧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美学思想和哲学基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从“道、气、心、舞”四个维度概括传统艺术精神与“中国演剧体系”的紧密关联:“道”的精神追求来源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演员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真实自然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气”的生命美学与艺术活力体现在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整体呈现上,要求演员通过身段、唱腔传递角色的内在气韵,让观众沉浸在戏剧情境之中;“心”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艺术家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外界事物转化为艺术形象,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舞”则体现在戏剧表演中舞蹈、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与融合,通过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旋律增强戏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在实践中探索体系建构的多元路径

“中国演剧体系”的建构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戏剧人的探索实践。在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戏剧学系主任、教授陈敏看来,“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是以戏剧人物审美创造为核心,打造兼具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质的艺术运行机制。其中,戏剧人物的审美创造包含剧本人物与舞台人物两个层面,前者需要创作者对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的提炼,后者则需要通过演员表演、舞美设计等实现二度创作。

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以他多年来的创作轨迹展现本土戏剧人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思考。从早期模仿西方社会的问题剧,逐渐转向聚焦香港小人物的“昆虫”系列故事,用昆虫隐喻都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到后来的“人间”系列,从宏观角度看香港年轻人的种种情状……既保留话剧的现实批判特质,又为作品注入岭南文化的独特气质。

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舞台美术系教授刘杏林讲述了自己在昆曲《汉宫秋》的舞台设计中,摒弃传统戏曲舞台的布景,以黑白水墨投影与几何结构重构了舞台,使汉代宫闱的离愁别绪在现代视觉艺术的呈现中获得新的表达。同时,他还注重以有限的元素表达无限的意韵,这种“写意”的创作理念,体现了舞台上以“空”纳“万物”的中国美学意象。

在国际戏剧版图上绘出中国坐标

构建“中国演剧体系”,既是文化自觉的体现,更是参与全球戏剧对话的必然选择。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中国戏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郭富民指出,纵观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的戏剧影响力,其背后均有国家文化战略的支撑。20世纪30年代,熊式一根据传统京剧《红鬃烈马》改编的英语话剧《王宝川》,在伦敦演出约900场,后来却因缺乏演剧体系支撑而未能形成持续影响。“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构建‘中国演剧体系’,期待未来中国的戏剧能在世界戏剧中‘争奇斗艳’,在国际戏剧版图上绘出‘中国坐标’。”郭富民说。

与会专家认为,建立我们自己的演剧体系,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几代戏剧人的夙愿。面向新时代,对“中国演剧体系”的探讨,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动传统戏剧艺术在当代戏剧形式中呈现新的表达,不仅回应了“戏剧是什么”,更是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汲取世界各戏剧流派之精华,探索中国戏剧艺术发展道路的自觉实践。


原文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25年06月16日4版)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