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
上一张
下一张

教育部启动“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5月20日,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举办“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启动活动。……[查看详细]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新书发布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新书发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查看详细]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教师队伍...…[查看详细]
  • 栾茀:一本泛黄讲义 一段师者情深

    栾茀:一本泛黄讲义 一段师者情深

    这是一本保存了半个世纪、手刻油印的大学讲义——《碳化法合成氨生产物理化学基础》。纸张已泛黄、油墨已褪色,但上面的每个字、每张图、每个数码与标点,都如机器打印般端正、清晰。年近70岁的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原副所长苗茂谦,小心翼翼翻看着这本由老师栾茀亲手编写刻印的讲义......[查看详细]

  • 王越:把“教书育人”这门学问研究得通透

    王越:把“教书育人”这门学问研究得通透

    你能想到吗?面前这位93岁高龄、目光依旧灼灼有神的老者,竟是一位“领潮流之先”的“直播授课达人”!4年前的春季学期刚刚开始,一门新开的网络课程令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们激动不已:89岁的两院院士首度开播授课,视野宏阔、内容厚实、娓娓道来,把一门高深的“系统理论与人工系统设计学”讲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查看详细]

  • 王泽山:以如火情怀,为青年“掌灯”

    王泽山:以如火情怀,为青年“掌灯”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以其强大的杀伤力和震慑力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方式,推动人类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热兵器时代。有这么一个人,他出生在炮火连天的1935年,历经战乱,更加明白“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因而从小就矢志为祖国打造“独门利器”,让古老的中国火炸药重焕荣光......[查看详细]

  • 陈士橹:一生只为航天来

    陈士橹:一生只为航天来

    2016年4月24日,我国第一个“中国航天日”,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共逐航天强国梦的自豪与喜悦中。西北工业大学一户普通住宅里,一位96岁的老人,穿上正装,戴上助听器,全天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航天日新闻报道。当天21点10分,老人安详离世。他似乎是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热爱一生、奉献一生的航天事业做最后的告别! ......[查看详细]

  • 章开沅:泛舟史海,嘉惠学林

    章开沅:泛舟史海,嘉惠学林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章开沅先生离开我们4年了,每每忆及恩师,他留下的这句话仍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耳畔响起。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历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正是“不为媚时”而“独寻真知”的一生......[查看详细]

  • 霍懋征:以爱育爱 以慧启慧

    霍懋征:以爱育爱 以慧启慧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尊雕像。清癯的面庞、慈爱的目光,周身仿佛散发出爱的光芒。来来往往的师生总会向她投来崇敬的目光,新入校的学生会聚集在她身前,聆听那关于教育和爱的故事……她,便是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之一、“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级教师”的霍懋征......[查看详细]

  • 高铭暄:铭鼎法坛 暄煦杏林

    高铭暄:铭鼎法坛 暄煦杏林

    在中国法律界,提起高铭暄,几乎无人不晓。作为当代著名法学家、新中国刑法学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高铭暄与很多“第一”直接相关: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法学家,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查看详细]

  • 张晋藩:为祖国而努力,以育才为乐事

    张晋藩:为祖国而努力,以育才为乐事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每到此时,张晋藩的记忆总会“溯源而上”,越过岁月的千山万水,来到75年前的那个9月……1950年9月1日,刚满20岁的张晋藩坐在教室里等待分配专业。得知组织上要调他去读“国家与法权通史”研究生,他“心里很是高兴”......[查看详细]

  • 丁文江:材要成器,为国所用

    丁文江:材要成器,为国所用

    熟悉丁文江的人都说,这位材料学家一辈子用心雕琢了两种“材料”。一种材料,是镁合金。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带领团队在世界镁合金研究中摘得三个“第一”:发表论文总数第一;发明专利拥有量第一;应用部件开发数及开发能力第一......[查看详细]

  • 苏秉琦:治学育人,“满天星斗”

    苏秉琦:治学育人,“满天星斗”

    时针指向22时。已埋首5个多小时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吴星潼,读完了《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的最后一页。心潮澎湃的她走到窗边,抬头望向满天星斗。满天星斗,正是该书作者苏秉琦六十年考古、半世纪传薪的生动写照......[查看详细]

  • 潘承洞:治学坚韧不拔 治校追求卓越

    潘承洞:治学坚韧不拔 治校追求卓越

    7月30日,山东大学举行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作为数学家,这个名字曾出现在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里。还是山东大学讲师的潘承洞,先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1+5”和“1+4”命题。......[查看详细]

  • 冯天瑜:握瑾怀瑜 成风化人

    冯天瑜:握瑾怀瑜 成风化人

    他是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华文化史领域学术大家。他提出并论证“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历史文化语义学”,对中国文化研究贡献卓著,其著作《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生成史》被誉为“新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扛鼎之作”。集其学术之大成的《冯天瑜文存》共17卷20册,皇皇近千万字,规模之宏大、涵盖之广远、思想之深邃,令人赞服......[查看详细]

  • 任继周:莽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任继周:莽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他建立了现代草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创建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创办了第一个草业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查看详细]

  • 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躬耕基础教育70余载,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成为许多教师职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她的从教历程,已和新中国教师职业发展融为一体......[查看详细]

  • 杨士莪:为国“听海” “一站到底”

    杨士莪:为国“听海” “一站到底”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查看详细]

  • 蒋南翔:唯真求实,丹心向党

    蒋南翔:唯真求实,丹心向党

    如果生命有颜色,那蒋南翔的人生底色一定是红色:赤诚的红、炽烈的红、耀眼的红。红色信仰之光照耀,爱国报国之心跳动,每个人生节点都充溢着胆识与锐气......[查看详细]

  • 钟敬文:“愿学孔夫子,不怕人笑痴”

    钟敬文:“愿学孔夫子,不怕人笑痴”

    钟敬文,一位经风历雨的百岁学人,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他更是一位倾心为“新绿”培土的园丁,从1949年执教北师大算起,在三尺讲台坚守了半个多世纪......[查看详细]

  • 叶培大:与光同行,烛照后学

    叶培大:与光同行,烛照后学

    他是我国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执着地“与光同行”,在科技前沿挺进一个又一个“无人区”,填补一项接一项空白,赢得了“新中国微波通信的领路人、新时代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奠基人”等诸多美誉......[查看详细]

  • 黄大年:做“大科学” 当“大先生”

    黄大年:做“大科学” 当“大先生”

    夜,深了。在吉林大学地质宫楼前,路过的师生总会不由地抬头,望向507办公室的窗口。那扇窗,曾常年透出彻夜不灭的灯火;灯下,是一位静静伏案、潜心科研的学人。他的名字叫,黄大年......[查看详细]

  • 卫兴华:授业传道“为兴华”

    卫兴华:授业传道“为兴华”

    “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树根深叶茂,祝人民教育事业兴旺发达!”2019年9月29日,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卫兴华等3位“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查看详细]

  • 栾茀:一本泛黄讲义 一段师者情深

    栾茀:一本泛黄讲义 一段师者情深

    这是一本保存了半个世纪、手刻油印的大学讲义——《碳化法合成氨生产物理化学基础》。纸张已泛黄、油墨已褪色,但上面的每个字、每张图、每个数码与标点,都如机器打印般端正、清晰。年近70岁的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原副所长苗茂谦,小心翼翼翻看着这本由老师栾茀亲手编写刻印的讲义......[查看详细]

  • 王越:把“教书育人”这门学问研究得通透

    王越:把“教书育人”这门学问研究得通透

    你能想到吗?面前这位93岁高龄、目光依旧灼灼有神的老者,竟是一位“领潮流之先”的“直播授课达人”!4年前的春季学期刚刚开始,一门新开的网络课程令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们激动不已:89岁的两院院士首度开播授课,视野宏阔、内容厚实、娓娓道来,把一门高深的“系统理论与人工系统设计学”讲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查看详细]

  • 王泽山:以如火情怀,为青年“掌灯”

    王泽山:以如火情怀,为青年“掌灯”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以其强大的杀伤力和震慑力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方式,推动人类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热兵器时代。有这么一个人,他出生在炮火连天的1935年,历经战乱,更加明白“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因而从小就矢志为祖国打造“独门利器”,让古老的中国火炸药重焕荣光......[查看详细]

  • 陈士橹:一生只为航天来

    陈士橹:一生只为航天来

    2016年4月24日,我国第一个“中国航天日”,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共逐航天强国梦的自豪与喜悦中。西北工业大学一户普通住宅里,一位96岁的老人,穿上正装,戴上助听器,全天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航天日新闻报道。当天21点10分,老人安详离世。他似乎是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热爱一生、奉献一生的航天事业做最后的告别! ......[查看详细]

  • 章开沅:泛舟史海,嘉惠学林

    章开沅:泛舟史海,嘉惠学林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章开沅先生离开我们4年了,每每忆及恩师,他留下的这句话仍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耳畔响起。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历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正是“不为媚时”而“独寻真知”的一生......[查看详细]

  • 霍懋征:以爱育爱 以慧启慧

    霍懋征:以爱育爱 以慧启慧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尊雕像。清癯的面庞、慈爱的目光,周身仿佛散发出爱的光芒。来来往往的师生总会向她投来崇敬的目光,新入校的学生会聚集在她身前,聆听那关于教育和爱的故事……她,便是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之一、“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级教师”的霍懋征......[查看详细]

  • 高铭暄:铭鼎法坛 暄煦杏林

    高铭暄:铭鼎法坛 暄煦杏林

    在中国法律界,提起高铭暄,几乎无人不晓。作为当代著名法学家、新中国刑法学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高铭暄与很多“第一”直接相关: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法学家,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查看详细]

  • 张晋藩:为祖国而努力,以育才为乐事

    张晋藩:为祖国而努力,以育才为乐事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每到此时,张晋藩的记忆总会“溯源而上”,越过岁月的千山万水,来到75年前的那个9月……1950年9月1日,刚满20岁的张晋藩坐在教室里等待分配专业。得知组织上要调他去读“国家与法权通史”研究生,他“心里很是高兴”......[查看详细]

  • 丁文江:材要成器,为国所用

    丁文江:材要成器,为国所用

    熟悉丁文江的人都说,这位材料学家一辈子用心雕琢了两种“材料”。一种材料,是镁合金。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带领团队在世界镁合金研究中摘得三个“第一”:发表论文总数第一;发明专利拥有量第一;应用部件开发数及开发能力第一......[查看详细]

  • 苏秉琦:治学育人,“满天星斗”

    苏秉琦:治学育人,“满天星斗”

    时针指向22时。已埋首5个多小时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吴星潼,读完了《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的最后一页。心潮澎湃的她走到窗边,抬头望向满天星斗。满天星斗,正是该书作者苏秉琦六十年考古、半世纪传薪的生动写照......[查看详细]

  • 潘承洞:治学坚韧不拔 治校追求卓越

    潘承洞:治学坚韧不拔 治校追求卓越

    7月30日,山东大学举行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作为数学家,这个名字曾出现在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里。还是山东大学讲师的潘承洞,先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1+5”和“1+4”命题。......[查看详细]

  • 冯天瑜:握瑾怀瑜 成风化人

    冯天瑜:握瑾怀瑜 成风化人

    他是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华文化史领域学术大家。他提出并论证“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历史文化语义学”,对中国文化研究贡献卓著,其著作《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生成史》被誉为“新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扛鼎之作”。集其学术之大成的《冯天瑜文存》共17卷20册,皇皇近千万字,规模之宏大、涵盖之广远、思想之深邃,令人赞服......[查看详细]

  • 任继周:莽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任继周:莽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他建立了现代草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创建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创办了第一个草业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查看详细]

  • 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躬耕基础教育70余载,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成为许多教师职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她的从教历程,已和新中国教师职业发展融为一体......[查看详细]

  • 杨士莪:为国“听海” “一站到底”

    杨士莪:为国“听海” “一站到底”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查看详细]

  • 蒋南翔:唯真求实,丹心向党

    蒋南翔:唯真求实,丹心向党

    如果生命有颜色,那蒋南翔的人生底色一定是红色:赤诚的红、炽烈的红、耀眼的红。红色信仰之光照耀,爱国报国之心跳动,每个人生节点都充溢着胆识与锐气......[查看详细]

  • 钟敬文:“愿学孔夫子,不怕人笑痴”

    钟敬文:“愿学孔夫子,不怕人笑痴”

    钟敬文,一位经风历雨的百岁学人,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他更是一位倾心为“新绿”培土的园丁,从1949年执教北师大算起,在三尺讲台坚守了半个多世纪......[查看详细]

  • 叶培大:与光同行,烛照后学

    叶培大:与光同行,烛照后学

    他是我国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执着地“与光同行”,在科技前沿挺进一个又一个“无人区”,填补一项接一项空白,赢得了“新中国微波通信的领路人、新时代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奠基人”等诸多美誉......[查看详细]

  • 黄大年:做“大科学” 当“大先生”

    黄大年:做“大科学” 当“大先生”

    夜,深了。在吉林大学地质宫楼前,路过的师生总会不由地抬头,望向507办公室的窗口。那扇窗,曾常年透出彻夜不灭的灯火;灯下,是一位静静伏案、潜心科研的学人。他的名字叫,黄大年......[查看详细]

  • 卫兴华:授业传道“为兴华”

    卫兴华:授业传道“为兴华”

    “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树根深叶茂,祝人民教育事业兴旺发达!”2019年9月29日,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卫兴华等3位“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查看详细]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 于漪 访谈嘉宾:于漪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中国教育报:我们该如何理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于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内涵极其丰富且多维立体,实现了德、才、识、能的高度统一,既为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树立起理想的高标......详细>>微视频
    微视频
  • 高铭暄 访谈嘉宾:高铭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国教育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要强调教育家精神?重要性何在?

    高铭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既吸收了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家精神主张的共通优秀特质,又概括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面向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详细>>微视频
    微视频
  • 顾明远 访谈嘉宾: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教育报: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顾明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教育家的优秀传统。我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心有大我、胸怀天下......详细>>微视频
    微视频
  • 陈立群 访谈嘉宾:陈立群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

    中国教育报:您是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的?

    陈立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六个维度的内容,这是对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教师使命的表达,是对“四有”好老师精神境界的高度归纳和凝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和发展......详细>>微视频
    微视频
  • 张玉滚 访谈嘉宾:张玉滚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请结合您的工作经历谈一谈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内涵。

    张玉滚:教育家精神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作为教师,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为学生负责......详细>>微视频
    微视频
  • 吴蓉瑾 访谈嘉宾: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教师

    中国教育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要强调教育家精神?重要性何在?

    吴蓉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回答国家重大教育问题,有益于回应社会重大教育需求,有利于解决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详细>>微视频
    微视频
上一张
下一张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影响页面部分功能使用。请使用IE9以上或谷歌、火狐等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