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三部由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导演系师生执导的戏剧作品陆续启程,奔赴欧洲与亚洲的五大国际戏剧节,与世界各地的观众相见。
以戏剧为舟、载文化远航,中戏师生发挥专业特色,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文化出海,不仅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青年戏剧人的创作活力,更以多元的题材、深刻的表达与独具特色的美学追求,为国际戏剧交流注入了鲜活的“中国气韵”。
四国艺术家共创偶剧“熊猫啊吨”亮相欧洲舞台
2025年暑期,由导演系教师赵淼担任艺术总监和导演的中欧共创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受法国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及俄罗斯莫斯科“剧院大道”国际艺术节的邀约进行了全球巡演。
“熊猫啊吨”演出剧照
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是为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更好地弘扬并延续北京奥运精神,着力引领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转化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IP,由北京市文联发起并出品,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精品创作项目支持,在法国欧亚戏剧交流学会推动下,联合了中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四国艺术家共同创作完成的。该剧目描写了熊猫“啊吨”在成长之旅中寻找自我和方向的故事。
7月20日至26日,剧组在法国阿维尼翁进行演出并获得观众和业界的好评。导演赵淼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该剧的创作特点:“四国艺术家在音乐制作、木偶设计、形体表现等方面各展所长。在该剧创作中,以中国演剧的美学理念为指导,偶、面具的操作与演员的身体表演都呈现出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之美。”演出中,10位中国演员以深厚的戏曲身段功底,轮番精准操控着“啊吨”及其伙伴,他们将自身的呼吸、情感乃至生命能量注入其中,与木偶融为一体。
“熊猫啊吨”在阿维尼翁街头宣传并收获了小朋友的喜爱
熊猫“啊吨”的阿维尼翁之旅,是弘扬冬奥文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创新探索。法国当地时间7月23日晚,《“熊猫啊吨”闪耀之旅交流会》在阿维尼翁戏剧节组委会OFF村举行,主创团队带着“啊吨”的故事与精神,与全球戏剧同仁及观众进行更深入的对话。阿维尼翁OFF戏剧节组委会联合主席哈罗德·达维德在本次交流会上高度赞赏了中国艺术家创造力的丰富与强大。他说,“《我的名字叫啊吨》所传递的信息能在全世界引起共鸣,文化间的对话也在于艺术团队之间的对话,艺术家们通过共同创作交流彼此的技巧、专业知识和世界观,必将丰富各国的艺术创造。”
赵淼导演与阿维尼翁OFF戏剧节组委会联合主席哈罗德·达维德进行创作交流
阿维尼翁OFF戏剧节组委会举办的《“熊猫啊吨”闪耀之旅交流会》合影
8月26日至28日,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在莫斯科“剧院大道”国际艺术节进行了2场演出,主创及演员们与当地观众互动与合影。
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29日中午,在莫斯科文化局的主持下,“熊猫啊吨”的文化交流活动召开,俄罗斯及莫斯科当地媒体对演出及主创进行了采访与报道。欧洲观众很关注来自东方的艺术,中国故事、中国美学、中国当代的思考和中国演剧方式都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熊猫啊吨’这部戏剧虽然是以一个亲和力更强的亲子剧样式与观众见面,但是他浸染着文化底色,承载着深沉的思考,所以在戏剧节尾声的几场演出中,啊吨的观众群体从家庭也逐步拓展到更多的成年观众,大家都期待着一个中国风貌的可爱角色带领他们开启一段可以发现自我的旅程。”导演赵淼这样总结演出的情况。采访剧组后,欧洲媒体这样向剧组表达了观后感:“当然,这是一部适合孩子看的故事,但这也是一部可以带领所有成年人回到童年的演出,借助啊吨的旅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勇敢和善良的自己。”
承载着友谊、梦想与中华文化魅力的熊猫“啊吨”,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带着美丽的中国故事,从阿维尼翁和莫斯科出发,跃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剧组到达莫斯科后在驻地前的广场合影
剧组在戏剧节主海报墙前的合影
《庄周梦蝶》:从首尔到爱丁堡的文化出海之旅
由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创新团队”创排、导演系教师葛袁亮执导的原创话剧《庄周梦蝶》,在2025年暑期接连亮相韩国首尔与英国爱丁堡艺穗节,展现了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进行当代表达的独特探索。
《庄周梦蝶》韩国宣传海报及演出剧照
该剧取材于《庄子·齐物论》“梦蝶”哲思,结合皮影、肢体、戏曲等多元艺术元素,将哲学叙事与舞台实验紧密融合,探索梦与现实、存在与虚无的边界。导演葛袁亮在创作中强调,以民族化的舞台语汇构建东方美学,在跨文化对话中传递中国哲学的深邃意境。
《庄周梦蝶》与观众合影
在韩国首尔的加宾艺术中心首演时,《庄周梦蝶》以其独特的东方意象与诗化舞台呈现获得观众热烈反响。韩国戏剧评论人评价该剧“以极具张力的东方符号重构哲学寓言,使观众在光影与歌队吟唱中感受虚实交织的生命体验”。观众在演后交流中表示,作品超越语言障碍,以肢体与影像唤起心灵共鸣,“像进入一场古老又现代的梦”。
中外媒体对演出进行报道
继首尔演出后,《庄周梦蝶》又受邀赴英国,参加第78届爱丁堡艺穗节,在C Aurora剧场上演8场。由于观众反响热烈,原定120席的剧场一度加设至180席,甚至过道都坐满了观众。英国媒体《Scottish Field》称其为“东方美学与当代表达的精彩融合”,并给予五星评价;《Sound Behind Curtain》则盛赞其“通过皮影与真人交织的表现,营造出令人屏息的梦境氛围”;《Lothian Life》评论认为,这部作品“在寓言与现实之间建立了跨越文化的桥梁”。
现场观众及剧组路演时接受媒体采访
《庄周梦蝶》通过民族化的舞台呈现,开掘并勾勒人类共通的精神空间,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哲思与审美中找到共鸣。正如一位英国观众所言:“这部剧让我在蝴蝶的翅膀中,看见东西方哲学交汇的光亮。”从首尔到爱丁堡,《庄周梦蝶》剧组展现了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培养青年创作者方面的使命与担当。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推荐下,该剧目将于今年10月赴日本鸟取,参加第二十九届中日韩戏剧节(BeSeTo Festival)。再一次开启跨越地域、语言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庄周梦蝶》参加第二十九届中日韩戏剧节(BeSeTo Festival)演出预告
《铸剑》亮相韩国国际舞台
8月10日至15日,由导演系教授王良波带队,导演系2023级博士研究生杨丰瑞担任导演的话剧《铸剑》应韩国戏剧协会邀请,赴韩国大田广域市参加2025第16届韩国大田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铸剑》韩国演出剧照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官网发布演出公告
韩国大田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如今已迎来第16届,成为大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剧艺术盛会。多年来,戏剧节除了邀请国内优秀剧团外,还不断引进着优秀的海外演出作品,使得活动内容愈加多元化、国际化。本届戏剧节以“NEW FORM(新形式)”为主题,主办方精心挑选了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大胆尝试的戏剧作品,来自韩国本地、中国、英国、白俄罗斯以及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11部风格迥异的剧目,在戏剧节期间相继上演,呈现了戏剧的众多可能性。中央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出品的话剧《铸剑》作为海外邀约剧目之一,在本届戏剧节上为世界观众呈现了中国青年戏剧创作者对于中国经典故事的当代解读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融合创新。
第16届韩国大田国际小剧场戏剧节《铸剑》演出宣传页
演出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并结合众多古代历史文献对这一经典中国故事的记载创作而成,讲述了关于“复仇”的奇幻故事。在学院表演系、导演系、舞剧系、京剧系、舞台美术系、戏剧管理系等系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青年戏剧创作者们在探寻中国演剧的道路上不断做出新的尝试。演出将这个荒诞又极具想象力的神话传奇,创新地融合了武术、傩戏、中国舞、皮影、偶戏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赋予了其东方的美学表现形式与中国的哲学思想内涵。
主创团队与观众演后交流会
韩国戏剧协会委员长兼秘书长、韩国戏剧协会大田广域市支会会长尹正英在观看演出后表示:“这部作品很好地借助戏剧的方式,将故事内容与文化形式巧妙融合。”演出收获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许多人在落幕后仍久久停留,踊跃参与主办方组织的演后谈活动。观众围绕对“仇恨”这一命题的思考、戏剧创作手法的创新、中国戏剧教学的现状、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及亚洲艺术形式在全球范围的传播等多个维度,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热议。更有观众表示,观看这部演出激发了他们探索中国经典故事与中国历史文献的浓厚兴趣,希望进一步挖掘不同国家文化形式,并对它们进行新的诠释与创造。
剧组与韩国戏剧协会委员长兼秘书长、韩国大田广域市支会会长尹正英合影
主创团队深切体会到戏剧艺术所蕴含的强大的文化承载力与包容性,好的作品能够在剧场中连接起世界各地观众的情感与精神共鸣。作为青年戏剧创作者,中戏学子将会继续积极探索中国演剧的创新发展路径,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尚,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一系列的跨国演出活动,不仅是对导演系师生创作实践的检验,更是中国当代戏剧“走出去”的积极尝试。这些作品在国际戏剧节上的精彩呈现,既展现了中国青年戏剧人的创造力,也构建起了与世界各国之间深刻而温暖的对话交流,以戏剧为桥,让中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中戏师生带来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温度的佳作,继续以戏剧为媒,承载更多时代心声,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也让世界看见中国戏剧的无限可能。